考研复试前联系导师妥吗?
2016年研究生初试已经过去三周多了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初试结果预计将于2月底公布。 大多数考生抓住这短暂的“休战”时间,放松身心,但复试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初试。 也有必要利用这个月提前做好面试的准备。 考生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准备考试呢? 复试前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吗? 考研的考生不妨听听考生和高校老师的建议。
考试准备策略
有经验的人:根据学校选择教材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一年级研究生陈女士建议,考生应该弄清楚自己报考的学校是平等复试还是差别复试。 “如果是平分复试,笔试基本可以接受。但现在大部分院校都是复试。如果是这种情况,学生在考之前需要仔细熟悉专业的详细规则和要求。” “复试时,根据学校选择相关教材。专业题一般不会太难,根据自己的兴趣适当介绍即可,最重要的是放松心情。” 陈说。
中山大学该如何备战复试,成为省内众多学子热议的话题? 中山大学法学专业研究生小林告诉记者,中山大学在复试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我的专业在复试的时候,提供了现场把几个英文片段翻译成英文的方式,很多学生在这一部分掉分。建议考生在复试前了解一下学校常用的参考书目有哪些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否则他们就会走错路。” 肖林表示,“对于专业课的复习,考生不妨多关注与专业相关的热点问题。”
导师:专业基础和沟通能力很重要
在导师眼中,什么样的学生更容易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教授将研究生比作“做生意”,这意味着双方的需求必须得到认同。 “首先当然是满足专业的需要,所以扎实的专业基础非常重要。另外,还有几个重要的标准。第一,英语水平必须达到标准。由于我不是英语专业导师,我有一个英语水平不错的学生,互助效率会高很多考研复试前联系导师妥吗?,而且检索外文文献也需要你有一定的英语阅读水平;其次,你要有优秀的归纳总结能力,任何“能把事情简单明了地解释清楚,这也让科学研究变得更加顺利。关键;最后,你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这是我最看重的。” 陈教授说:“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怕犯错误,最怕学生不发声。”
候选人一头雾水
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吗?
对于研究生复试前与导师取得联系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走后门”行为。 有高校老师表示,双方事先沟通理解没有问题,但考生不应将这种做法视为投机取巧的“异端”。
有经历者:提前沟通了解研究方向
“法律不禁止的话是可以做的,我觉得这无可厚非,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判断和考虑。但不得不说,是有风险的。如果老师认为可行的话,那么提前联系是一个很好的自荐机会,但如果老师认为你走后门,他们自然会忽视或者录用你。 清华大学研究生陈说。
另外,是否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很大程度上与学科性质有关。 “理工科需要和导师进行长期的实验,接触也会很多,需要提前沟通,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性格特点,否则发现就晚了你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做这件事。” 中山大学研究生曾亮说。 “文科专业的学生主要看自己的意愿,提前联系导师其实是一种自我推荐,也是老师提前了解你的机会,是一种双向的沟通。”
导师:沟通中不要“错”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教授告诉记者,虽然初试结果还没有出炉,但已经有学生提前联系了他。 “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得到我的联系方式。他们打电话给我时只是自我介绍,”陈教授说。 “在这种情况下,我只需向他们提供我的电子邮件地址。”
陈教授认为,提前联系导师,方便导师了解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看到这种行为背后的意图。 “有些学生只是想弄清楚复试的题目,或者了解导师的性格,以便自己能顺利通过复试,这些都是异端邪说。我自己作为导师,希望学生介绍一下所学的课程、研究意向等与学术相关的信息,最好以信件或电子邮件的形式。通过这样,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学生,也更有利于以后的合作。 陈教授说道。
审核建议
英语 : 寒假多做场景模拟练习
新东方在线考研专家表示,口语一直是中国学生相对薄弱的领域。 接下来的时间可以多看一些美剧、英剧,然后说出来,练习一下自己的发音或者说话的感觉,口语确实比较差的同学一定要做好考前场景模拟。 你可以利用春节在家的时间,让父母扮演面试官的角色,你来做口语表达。
网上有很多英语口语测试的模板,但是面试官的问题也会新旧交替。 他们不会总是问一些僵化的问题。 提高口语能力是应对变化的利器。 同时,有些口语考试老师经常会问到与你本科专业相关的事情,所以学生一定要把专业外语内容拿出来重新复习。
专业课程:了解专业领域新成果
新东方在线考研专家指出,专业课复试材料要等分数和分数线知道后才能领取,要做好“万事俱备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只差分数线”的准备。丢失的”。 网络上,尤其是论坛上,会有一些网友回忆的版本; 如果有前辈姐妹可以咨询一下就太好了。
复试不再像初试那样。 把书上的知识点背下来就差不多了。 面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你的专业性,所以要多阅读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和论文考研复试英语口语,把你背下来的理论和实际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 结合起来,学会举一反三,让老师看到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注重“新”,巩固“旧”。 不要忘记第一次考试前已经背过的专业课知识。 有时间也可以阅读一些专业经典书籍、高校老师写的书籍和论文。 (记者 黄淑仪 徐珊珊)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