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专家:要多培养“考试没用的东西”
王鹏表示,家长对国际教育和国际高中定位的误解,有意无意地迫使国际高中使用国外课程,变成国外高考。
王鹏
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校长、资深英语教学专家。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9年加入北京新东方学校,2004年参与新东方出国咨询服务中心工作,重组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2010年9月,参与筹建的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正式开学,王鹏任校长。
家长对国际学校存在诸多误解
新京报记者:据媒体报道,12年来,在中国大陆注册的国际学校数量从22所激增至338所,在校生规模增长25倍,达到18万多人。 与此同时,关于国际学校的讨论和争议也没有停止。 有人认为,很多国际学校、国际班只是用国外的课程,变成了国外的高考。
王鹏:这种现象是家长和学校共同造成的。 从某种角度来看,家长对国际教育和国际高中定位的误解,有意无意地迫使国际高中使用国外课程,变成国外高考。
新京报:家长对国际教育和国际学校的定位存在哪些方面的误解?
王朋:那肯定是名校了。 很多家长都认为考上名校是很容易的。 咨询时,家长常说:“我们的孩子一定要去美国排名前50的学校”。 为了满足家长的这种需求,有的学校把其他一切都砍掉了,强迫学生不断答题、提高成绩,并与家长“合谋”将高分学生送出国。
国际教育重在培养软实力
新京报:您如何纠正家长的这种误解?
王鹏:首先我建议家长不要把自己当成国际教育专家。 如果不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仅仅了解一知半解的国际教育知识,不仅对孩子没有帮助,反而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
其次公立学校英语,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梦想投射到孩子身上,期望值过高。
第三,国际教育不是从国际高中开始,最晚是从小学到初中,培养孩子考试软技能,也就是那些“考试没用的东西”。 当然,这也考验家长的眼光。 够开放吗?
新京报:作为国际高中的校长,您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有何看法?
王朋:在我看来,中国留学生的真实情况和家长的想象有很大差距。 我也在贬低所谓名校的概念。 以前我更关心自己申请的专业和学校是否适合孩子。 现在,我认为对学生来说真正有意义的是,无论他们去哪所大学,他们都能在语言、文化和学术方面很好地融合。 这是目前国际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衡量国际高中是否存在的A标准。
现在的孩子缺乏底线教育和冒险精神
新京报:融入国外生活确实是中国学生的通病。 今年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学生在美国名牌大学的辍学率高达25%,这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王朋:前几天,我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 讲述的是美国俄亥俄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黛西·霍尔多夫(Daisy Holdorf)从一个美国学生的角度拍摄了中国学生的日常生活。 他的样子——抽着中国香烟,打着麻将,生活在中国和美国之间。
美国大学正在逐步追踪所有大陆学生四年的表现。 消息人士称,数千所大学已经建立了这一系统。 他们会统计学生来自中国大陆哪所中学、第一学期退学的比例以及毕业4年后的GPA。 据说,美国排名前100的大学招生办公室的数据显示,超过20%的人未能从第一所目标学校毕业。
新京报:您认为国际高中至少应该为孩子提供哪些方面的教育,而不是成为出国留学的跳板?
王朋:我们现在很多孩子都是1995年以后出生的,很快就会有2000年以后出生的。对于这群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底线教育,这是他们这一代人普遍缺乏的。 二是具有冒险精神,适度、有计划地冒险。 这一代的孩子受到了过度的保护。 他们在申请时最缺乏的不是创造力而是冒险精神。 第三,社会化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每学期被要求搬到宿舍两次以上公立学校英语,我们就会认为他有基本沟通能力的问题。
新京报:管理1995年以后的学生不容易吧?
王鹏:我们一直在高压管理和学生自治管理之间走钢丝。 说实话,我们一直在跌跌撞撞。 管理太严格的学生家长感觉一点也不国际化公立学校英语,发现学生晚上12点还在挂手机。 在QQ上,家长会立即打电话询问学生为什么还没有睡觉。 这些都是尚未解决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学生的自我管理也并不容易。
问题与解答
1. 过去 10 年里,哪一次教育活动对您个人影响最大?
2005年底,美国签证放宽,美国留学开始进入全面复苏阶段,极大地改变了行业的生存现状。
2. 如果可以回到10年前,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我也会选择教育行业公立学校英语,继续从事国际教育,但我会做得更聪明。
3. 请透露您或您的家人在过去10年中进行了多少教育投资?
应该有几十万吧。
4.请用一句话预测你所在的教育领域未来10年的发展趋势。
连10年都用不了,但3-5年左右,国际高中领域就会“尘埃落定”。 马太效应就会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我关注教育十年了
2005年之前,由于美国签证政策的影响,现有的国际高中基本都是英联邦方向。 2010年后英语教学专家:要多培养“考试没用的东西”,以美国为主的国际高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立高中也开设了大量国际班。
本页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本版撰文/新京报记者 苗晨霞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