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际性专门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探索(一)
1.农业院校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符合农业院校教学目标
农业院校专业性突出,“农”是其特色的核心,因此农业院校的教学目的也应以农业为中心,培养服务“三农”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化农业人才。农业现代化需要运用现代产业、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经济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力大学英语一,把落后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世界领先的农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大学英语一,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大学英语一,甚至竞争,我国农业面临着国内、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因此农业院校应培养能够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高素质农业人才,使我国农业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二)顺应农业院校教学改革方向
农业院校的教学借鉴其他重点、普通综合院校的改革措施,研究农业院校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走符合农业院校发展的改革道路。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学不再只是教授通用英语(EGP),EGP教学已经显露出弊端,学生在求职、升学、对外交流等方面表现出能力不足,即使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等标准化考试,也仍然缺乏实际应用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大学英语课程应由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ESP)转变,学生在完成EGP课程的基础上,再学习ESP课程,即学习与特定专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将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ESP教学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以应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贸易全球化。
2.农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合理
第一,近年来,农业院校发展迅速,正面临由单一学科的农业院校逐渐向以农业科学为主,理、工、文、经、管、法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农业院校转变。新的转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根据各学科、各专业的特点设计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凸显农业院校特色,培养服务“三农”的国际化人才,目前还处于探讨阶段。
(二)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农大多年来形成了两个固有观念:第一,农大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第二,报考农大的学生大多是理科生,学习英语兴趣不够浓厚。这两个固有观念导致农大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更加注重EGP教学,即注重学生英语基础的培养。在课堂上,农大教师遵循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主要以教师讲解词汇、分析段落大意、翻译课文为主。学生依然是被动的学习者,英语学习“费时、费力、低效”。
(三)师资培训不足
农业院校尚未形成系统的师资培养机制,农业院校大学英语师资相对短缺,能够承担ESP教学任务的教师更是短缺。ESP教师不仅需要从事语言教学面向国际性专门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探索(一),还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并能将其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大学英语一,指导学生完成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国际会议听力练习、撰写论文英文摘要、模拟商务谈判等任务。这对于多年专注于英语语言学、文学、英语教育、翻译等研究的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文为原创文章,作者为关伟娜、杨传明,更多语言学习观点请关注@小白羊英语学习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