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记忆:邓小平删去那四个字,石破天惊改写国家和无数个人命运
撰文:刘胜军,1992年高考
恢复高考是邓小平1977年复出后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反响。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祝愿中国考生在今年高考第一天取得好成绩,今年的高考是最难的考试之一。美国驻华大使馆全体同仁祝福考生高考开门红、取得好成绩!!#高考加油#
又到了高考的时候了,这是一个大事,就连美国驻华大使彭斯都给考生们送上了祝福。
40多年前,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殿堂,其中27.3万考生考入高等院校,成为“文革”后第一批通过高考的幸运儿。这其中就有李克强,高考前,他是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
△李克强一边锄地一边领取录取通知书
那一刻,不但无数人的命运被改变,而且国家的命运也被改变,而这一切都是从邓小平最后的一个决策开始的。
△1977年高考现场
01:百万知青下乡
知青,特指1968年至70年代末自愿离开城市,到农村和农垦兵团种地、建边戍边的青年,这些人大多只受过初中或高中教育。
1966年,文革爆发,高考被迫中止,到了1968年,很多高中毕业生既不能考大学,又找不到工作,必须想办法安置这些年轻人,避免事态失控。
1968年12月,毛泽东指示《人民日报》发表《我们也有两只手,不靠城市吃饭》文章,其中引用了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随后,大批知青上山下乡,每年都有数百万知青被派往农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全国上山下乡的知青总数大概有1200万至1800万人。
02:邓小平作出最终决定
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7年8月,31岁的中国科技大学副教授温元凯正在上海家中度暑假,突然接到北京打来的电话:“中央办公厅邀请您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希望您明天来京。”
这次重要会议,是由“回国”仅一个月的邓小平主持的。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原有的党政军领导职务。8月,在十一大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
与会人员包括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教授、清华大学何东昌教授、南开大学校长杨世贤教授、吉林大学校长唐敖庆教授、复旦大学苏步青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童第周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光召教授等新概念英语怎么自学,温元凯是唯一一位40岁以下的代表。
8月4日上午,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一开始就说,他要求中央管科技教育,开这个座谈会,就是要了解大家对发展科教事业有什么想法新概念英语怎么自学,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意见,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座谈会一开始就一片沉寂,最后不得不请人发言,第一个发言的是当时南开大学最年长的教授、校长杨世贤教授。温元凯说:
没想到杨石先教授一开口就开始自我反省,说以后要到农村、到工厂去接受工人、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改造自己。我注意到邓小平几次皱起眉头,他不好意思打断老人的讲话,因为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
第二位发言者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他说,文革期间新概念英语怎么自学,他的助手,18位副教授、讲师,全被下放到农村和工厂,只剩下他一个人。邓小平立即表示意见,把苏步青的助手全部召回。
座谈会第三天,清华大学副校长何东昌谈及大学新生文化素质不高、很多学生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等问题时,痛心不已,说“一石激起千层浪”。
武汉大学副教授查全兴突然开火,直指当时高校招生的16字政策:“自愿报名、基层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审核”。查全兴后来分析自己受邀的原因说:“教育部长刘希尧和部办公厅主任刘道宇是我的同学,他们知道我敢说真话,所以才故意这样安排。”查全兴说:
招生是保证大学质量的第一步。目前新生质量得不到保证,一是中小学教学质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问题。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大学生来源参差不齐,上不了课,就像工厂进口的原材料检验不合格,生产不出合格的产品一样。要废除大众推荐、领导审批的制度,恢复高考招生,让人们凭真才实学上大学。今年起要改进招生办法,今年能办的,不能拖到明年。
主张恢复全面检查第一人
温元凯说:
我举手插话,说高考记忆:邓小平删去那四个字,石破天惊改写国家和无数个人命运,小平同志,当前教育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恢复高考。我提出恢复高考的十六个字:“自愿报名、领导批准、严格考核、择优录取”。没想到,邓小平听了我的发言后,马上对我说:“温元凯,你的报名人数至少有四分之三可以录取。”当然,大家都愣住了。四分之三是什么意思?他说,第二句“领导批准”可以去掉。
经过邓小平修改,高校招生政策变为:自愿报名,严格考试,择优录取。
座谈会召开时,1977年高校招生计划已在全国下达,延续了之前的政策。温元凯回忆道:
邓小平很厉害,他马上说能不能收回来,我们推迟几个月,今年恢复高考,不然又耽误了一代人。我记得邓小平表态之后,人民大会堂里所有参加会议的代表,连端水的小姑娘都忍不住站起来鼓掌,鼓掌足足五分钟。我们都清楚,中国一个新时代已经到来。
邓小平对温元凯说:“你是我们这次代表中最年轻的,才三十一岁,等你到了我的年纪,一定要作出更大的贡献,否则我就一棍子打你。”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在卡特总统为欢迎邓小平而举行的国宴上,美国著名演员雪莉·麦克雷恩讲到,几年前她到中国农村去,遇到一位教授在地里种西红柿。她问教授,在偏僻的农村干这种体力活,是不是觉得亏了,因为这和他在大学的科研工作完全脱节了。教授说,能和贫下中农在一起,他很高兴,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邓小平听了麦克雷恩的话,脸色一下子严肃起来,他说:
• 教授在撒谎。
03:高考
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了8年知青后,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于1977年参加高考,已经是24岁的“高考生”。当时,外语院校的招生规定,考生年龄不得超过25岁,王毅差点与上大学的机会失之交臂。1978年,他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日语()。
1974年,18岁的郭树清从内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学毕业后,到距离学校60多公里的红格尔公社当知青。
郭树清是知青中为数不多不抽烟不喝酒的,他用读书来排遣孤独和劳累。在红格尔公社民族制品厂工作的董正义,一直记得“身材高挑、清瘦、面容干净”的郭树清给知青们讲解经济学术语“剪刀差”的情景。平日里,晚退的学生会学习到凌晨一两点,“有一半的时间,郭树清都会锁门”。因为钥匙被他拿走了,第二天早上,郭树清必须第一个开教室门。
1978年,郭树清考入南开大学新概念英语怎么自学,虽然因为下乡务工耽误了几年学业,但还算是一个年轻的学子,有的同学干脆叫他“小郭”。
1977年,时任全国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的陈锡文,曾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度过了9年青年时光。陈锡文提交了一张照片和50分钱的报名费。但黑龙江省通知,只有25岁以上、有高中毕业证的人才可以参加高考。时年27岁、只有初中毕业证的陈锡文被挡在高考门外。半年后的1978年6月,陈锡文参加高考,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专业(马光远和作者分别于1991年和1992年考入该专业)。1978年9月,人民大学恢复办学不久,校园仍被军队占领。陈锡文没有接到延期开学的通知,成为复学后第一个报到的学生。校门口站岗放哨,校内一片狼藉。陈锡文被安置在校办工厂的18个房间里。院子里杂草丛生,齐肩高,门窗玻璃都没有完整的。没地方住,陈锡文只好回到上海。
1978年初春,北大荒农场的大喇叭下,28岁的知青周其人一边听着恢复高考的消息,一边思考着该怎么填报志愿。由于年龄原因,他不得不放弃北大,把一向招收大龄学生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作为第一志愿填了下来。此时,他已经在中俄边境的农村劳动了10年,其中有7年半是在山里打猎。
经济师钱颖一身上还留着1977年的准考证。1972年,他随父母从贵州回到北京,考入和平街一中,在校学习了一年半。之后,钱颖一在密云县塘子公社枫阁村工作四年,上山什么活都干过:修水渠、养猪、做饭、抗旱挑水、种菜、割草、种小麦、种土豆、种红薯。钱颖一在田间地头学英语、学数学,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英语教学节目,边听边学。他从王府井外文书店里的小书店里拿出自己复印的《新概念英语黑页,坚持自学。上大学前,钱颖一曾自学过《新概念英语英语 1至4册,学到第4册,就觉得很难了。钱颖一积攒了不少问题,每隔两三个月回城,就到梁从诫家里去请教。梁从诫是建筑大师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子,梁启超之孙。梁从诫和夫人方静若有不懂,便到内室问“金爸”金岳霖。1977年,钱颖一成为恢复高考后清华大学第一位数学专业本科生。
俞敏洪1978年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1979年,俞敏洪再次参加高考,英语考了55分。
1980年高考开始了,英语考试持续了两个小时,俞敏洪只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子。俞敏洪的英语老师勃然大怒,打了他一巴掌,说他今年唯一有机会考上北大的,你却自己毁了。成绩出来后,俞敏洪英语95分,总分387分,如愿考上了北大。
1978年,历史学家雷毅神奇地跨越了三个阶段:“1978年头三个月我还是一名士兵,后四个月我复员当了工人,最后三个月我考上了大学。”()
著名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1978年22岁,在江苏泰兴文工团拉小提琴,在一个小镇里走街串巷表演了一天。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徐小平借了五毛钱买了招生简章,得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在全国招收十个人,便到上海参加考试。考完试,他回到泰兴等消息。三天后,下午5点,他收到复试的电报,又要赶回上海复试。当时没有公交车,徐小平的父亲便拦下了一辆装满活猪的货车。“左边一笼鸭子,右边一笼鸡,前面还有一群小猪仔。”徐小平赶到江阴黄田港,买了一张五等舱的船票,赶往上海复试。
1977年,恢复高考,北京第一位女状元是刘雪红。高考恢复前,她在北京密云农村务工,在广播里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后,她奔波十几里路报名,考上了改变她一生的北大,后来她成为知名媒体网站的CEO。多年后,回忆起高考,刘雪红说只有两个字可以概括:
• 幸运的。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