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儿科名医成“最美医生奶奶”,85岁坐诊一线还做直播
“对我没用。”85岁的盛锦云在荣获“第七届中国儿科终身成就医师”后这样说。这一中华医学会设立的中国儿科医生最高奖项,2019年全国仅有12人获此殊荣。这位儿科呼吸领域著名专家、苏州名医至今仍活跃在门诊。从业至今,盛锦云已救治哮喘患儿约3万名,她的首场直播观看人数达26万,让她一跃成为网络红人,被网友誉为“最美医生奶奶”。
学英语、自学直播,都是为了治病救人
日前,现代快报记者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景德路院区银鹭楼见到了盛锦云。前不久,盛锦云在看病时不慎摔倒,导致髋部骨折,需要护士的照顾,但她还是不停地和大家开玩笑。
医院方面表示,盛锦云不愿意接受采访,但希望媒体多做科普报道。在随后的采访中,盛锦云偶尔会“岔开话题”,反复讲解儿童哮喘的规范治疗。鉴于教授的“执着和固执”,没有人敢打断她的科普。
为了更好地普及儿童哮喘知识,盛锦云自学成才,做了网络直播。首播就吸引了26万观众,截至目前累计观看人数已超百万,造福无数患者。“我并不反对新事物,网络直播是更好地治病救人的好办法。”
盛锦云偶尔会讲几句苏州话,有些词带有明显的上海腔。在介绍哮喘知识时,她经常用英语解释专有名词。
原来,盛锦云就读的振华女中,在旧社会是一所教会学校,授课方式是英语。在农村的时候,盛锦云几乎放弃了英语,但回到苏州后,她又捡起英文,并经常学习。她与中国哮喘界有名的“南盛北陈”(盛即盛锦云)之一的陈育之教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两位老人相约一起学习英语,交流分享,每周都如此,坚持两个小时。
盛锦云不仅口语好,还擅长专业文献的翻译和口译。1979年,盛锦云回到苏州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工作后不久,就遇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来访。当时,会英语的人并不多,找一个能流利交流、现场讲解学术材料的人成了领导们头疼的事。没想到,盛锦云在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顺利完成了任务。
盛锦云出生于苏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住博西医院分院,每天能看到医护人员给患者打针。盛的父母也从小就引导孩子“当不好宰相,就当好医生”。高中毕业后苏州儿科名医成“最美医生奶奶”,85岁坐诊一线还做直播,盛锦云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专业选择儿科,当时大学录取率只有六十分之一。
开学之初,学校按照高考成绩给学生分班,盛锦云成绩垫底,被分到新班。盛锦云不服气,日夜努力学习,终于在期末考试中名列前茅。除了学习,永不停歇的盛锦云在大学期间还精通踢踏舞、摩托车驾驶和射击,甚至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羽毛球单打亚军。
割断自己肉体的欲望:只有你愿意,你才能成为一名医生
盛锦云有一句名言,他曾多次对媒体和后辈们说:“你要舍得割掉自己的肉,病人才会好。”只有你舍得割掉自己的肉,你才能成为一名医生。
上世纪70年代,盛锦云在西北农村务工时,就遇到过一位瓜农突然吐血,急需做手术、输血。当时医疗条件十分落后,也没有电供应,如果送到县医院,至少要五个小时才能到,根本来不及。
情况紧急,大家商量苏州英语培训,让妇产科医生做手术,其他人帮忙。盛锦云的妻子负责发电,组织几个人蹬着自行车发电,点亮了灯泡。因为不知道老乡是什么血型,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的人就给老乡一一“配血”。确定老乡和自己血型相同后,盛锦云立即撸起袖子,给老乡输了200毫升血。老百姓们都惊呆了,甚至把这些医生称为“天上掉下来的神仙,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
输完200毫升,老乡才能轻声呻吟,见还有救,瘦弱的盛锦云毫不犹豫又捐了200毫升苏州英语培训,终于挽救了老乡的生命。
还有一次,当地一名7岁小孩吃了太多南瓜子,肠梗阻,生命垂危。盛锦云用手把孩子肛门里的南瓜子取出来,还取出很多蛔虫。“因为蛔虫会附着在人身上,我就往孩子的口鼻里吹气,取出半盆异物后,孩子才得救。”
1982年夏天,苏州大学儿童医院通讯室收到一个来自甘肃的包裹,收件者写着“盛锦云”。起初盛锦云以为不是寄给自己的,但过了一个月苏州英语培训,包裹也没人来领,盛锦云只好收下。打开一看,包裹里装的全是南瓜子,还有一封感谢信。
不止一家民营医院想聘请她做院长,最大的一家愿意开出每月50万的高薪,还配房、配车、配保姆,但盛锦云拒绝了。“治病救人得到的精神滋养是看不见的,这种体验是用钱买不到的。”
同事:她家的灯每天关得最晚,开得最早
如今,盛锦云每天依然工作八小时以上。他虽然不肯认输苏州英语培训,但也感叹自己精力有限,年纪大了也没多少时间。“跟十几年前相比,工作量减轻了不少。”
现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的陈林琪,上班不久就被分配到盛锦云后面一栋楼的宿舍。每当她在办公桌前工作到凌晨,困了的时候,总会发现面前的灯还亮着;早上起床的时候,就会发现盛锦云的书房里的灯已经亮了。陈林琪经常把这个故事当做笑话讲给同事听,医院里也流传着“盛主任夜不眠”的传言。其实,盛锦云只是晚睡早起而已。得知真相后,陈林琪不禁感叹,“70岁的老人还能这么勤奋,年轻一辈的确实比不上他。”
每当听到这话,盛锦云总是笑而不语。她说,自己从小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年、每月都会有一个计划,不管多晚都会完成任务。“我每天看病的时候都会收集问题,记在小纸条里放在口袋里。有时候一天下来,口袋里就能塞满纸条。晚上回家再去书里找答案。有时候因为问题太多,我会熬夜。”
郝创利是盛锦云八个弟子之一,现任苏州大学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刚进医院就感受到了老师的严厉。“盛老师当时是工会主席,每天晚上组织年轻医生进行英语培训,会把原版教材里的重要章节抄下来教给大家。”郝创利回忆说,自己当时学了五年,光是抄写的材料就有半米多高。郝创利大学毕业时,英语成绩在班里垫底。后来,他能在工作中一口流利地使用英语,都得益于盛锦云的严格教导和监督。
但在生活上,盛锦云也对他们关爱有加。该院肾免疫科主任李晓忠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自己刚毕业,经济拮据,买不起棉衣。盛锦云看他冬天穿得单薄,就从家里拿来两件大棉袄送给他保暖。
当天采访结束,盛锦云向医护人员要了盒饭,笑着对大家说:“我还没吃午饭,带点回去和老金一起吃。”盛锦云的妻子金家俊今年也90岁了。不过,因为妻子早出晚归,家里的事情大部分都要他来打理。
“她有自己的价值观,就是让孩子少受点苦。”金家俊说,虽然妻子陪伴自己和子孙的时间不多,但他非常理解她,“到了这个年纪,我们更需要互相扶持。”(记者朱健 何洁高达)(图片由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提供)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