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革自己的命:云词发布4.0版,从单纯的背单词应用转型做英语学习全平台!
转型
你刚刚在厕所里拿着iPad,把考研词汇单词背到了“放弃”。 到了地铁口,打开手机,立即从“放弃”继续。 这些几年前我在学校时所憧憬的“无缝学习”场景,终于被“云词”实现了。
这是我们网站上介绍 CloudWord 3.0 版本的文章的开头。 曾几何时,云词只是一个简单的全平台查词应用。但日前,云词团队总经理陆岩从成都“空降”到36氪办公室,告诉我们,云词变身了——这个产品已经从原来的查单词为主,转变为综合英语学习平台。 平台及应用名称也由“云瓷”变更为
《云词英语》。 除了产品转型,团队也随之转型——从专门做外包转型为“为自己服务”,专注于云词英语产品的开发。 陆岩一脸严肃地说:“这是团队自己的革命。”
事实上自己革自己的命:云词发布4.0版,从单纯的背单词应用转型做英语学习全平台!,云瓷的转型更多是出于对市场环境、产品研发和团队需求的综合考虑——目前,云瓷后台下载量已突破200万次。 但同时,市场上已经有20到30多个像云词这样专注于查词的应用程序,同质化非常严重。 为了让产品表达出自己的特色,团队认为云词应该让用户在其他场景中使用,而不仅仅是作为查词的工具。 由于团队已经积累了一些算法,他们又花了半年时间开发了云词4.0版本——云词英语。 该产品还支持iPhone、iPad、Android、PC桌面、Web等多种平台。 与之前的云瓷3.0相比,也有两个方向的改进:
1.范围广泛扩大。 可以说,云词中“词”的概念已经拓展为“课程”的概念,即“课件”。 现在,在云词,你不仅可以查词、背单词,还可以练习听力、做练习、看小说、查看其他英语资料(而且在后面添加的所有服务中英语学习单词,你仍然可以查词、背单词)字。 )。 不仅如此,在云词3中,用户只能将生词添加到词汇本中,然后根据记忆曲线来记忆单词。 但现在,用户可以向单词书添加的,除了单词之外,还可以是一节课、一个课件——比如一篇需要背的文章、需要重读的听力材料等等。 ,所有这些材料的记忆方案也是根据用户的记忆曲线来规划的。 最后,云词4现在还支持用户进行各种图文并茂的富媒体笔记。 这个功能和印象笔记是一样的。
如此扩张的原因是团队发现做一站式英语学习更有优势。
在卢燕看来,英语学习是一个有机的、综合的过程。 当你看原著或者听听力理解的时候,遇到生词的时候,你就会有查字典、背单词的需要。 而且,如果字典不好,你可能需要更换它。 云词现已全面整合听、说、读、写、试题,可以统一满足用户的需求。 相反,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英语学习应用程序只是基于某种学习材料的定制应用程序——例如“穿越美国”,或者流行的中英双语广播节目的应用程序。 这类应用仅仅整合了数据,却没有考虑到用户的使用场景和学习需求。
2、云词将成为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开放平台。 除了手机应用外,云词还推出了网页版“词典编辑器”。 该词典编辑器允许用户编辑各种词典、课件和资料,并将其发布到云词平台与其他用户共享。 而且,由于云词的底层技术基础是HTML5,所以它的展示功能非常强大,可以支持用户做很多事情。
至于做UGC的原因,卢燕提到了“认知盈余”的概念。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渴望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在卢燕看来,这是一种精神需求英语学习单词,也是UGC的本质。
但我们也可以认为,云辞这么做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这是因为从云词1到云词3积累的用户对产品本身有了固定的理解和需求定位,而云词4对整个产品功能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改,原来的主查词功能也被集成到一个不起眼的用户界面中。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的用户体验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英语学习单词,甚至在之前的云瓷3的基础上,一些用户会觉得自己的期望落空了。
对此,吕燕给出的解释还是和之前一样——他们在“结束自己的生命”。 因为这种转变还有明显的好处:
产品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虽然用户有了新的适应期,但这也让团队更容易与更多的内容方合作,向用户推荐更好的内容。 这种做法不仅符合团队未来的战略部署,也符合用户的长远利益。
因此,与其等待别人改变你的生活,不如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 虽然云词英语的数据库还没有完善,但在转型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
题外话
关于产品转型,陆岩也很搞笑地说,这部分的灵感来自于我们CEO刘成成的一篇博文(
从《考研政治结构图》来看:移动学习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当时,刘程程同学还在为考研而苦苦挣扎。 因为考研政治记不住,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做了一张非常庞大、系统的考研政治思维导图。 截至2011年底,这张图片在考研论坛、新浪艾问、百度文库上的下载量已超过40万次。
没想到学生的考试和学习需求如此强烈。 刘先生惊讶地叹了口气:他为什么不把这张照片做成一个应用程序呢? 所以我写了上面的博文并发布在我的博客上。 这篇文章后来被云瓷团队看到,他们认为:
“其实政治、历史、医学等记忆型学科也可以模仿英语记忆方法。而且英语学习单词,如果有高效的记忆方法,我们的学习效率可能会显着提高。”
由此,他们也想到了将云磁这个概念拓展为一个产品。 另外,卢燕还告诉我:
“我们本来是一家外包公司,并不是专业的IT团队。一开始,云磁只是我们业余时间开发的一个实验产品。”
“但通过36氪(云词团队还参加了2011年11月36氪的成都开放日),我们了解到网络上做这样的事情的人非常多,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我们也发现互联网行业有很大的前景和机会,很多投资者都来找我们。”
事实上,解决信息不对称,让更多的创业者进来,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