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社会学家李强:我的社会学基础大体上是自己读书读出来的
12月12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网站发布讣告:中共优秀党员、著名社会学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原院长李强教授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于2023年12月因病救治无效去世。 12日14时1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李强教授好的英语学习网站,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社会科学学院原院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网站地图
李强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是社会分层与流动、城镇化与城市研究、社会治理等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强调基于第一手数据的实证研究,坚持社会学应该探索中国社会的“真实”问题,学术研究应该真正为人民服务。李强是我国最早主持并开展全国性大样本调查的社会学家之一,为我国定量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李强去世后,学术界和社会上许多人发表文章纪念和哀悼。 12月12日晚,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公众号“当代中国研究院”发表题为《纪念|社会学家李强:世界上最好的事情就是学习》的文章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的发言及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周晓红于2019年12月对李强进行的深度口述历史采访。
在这次采访中,李强讲述了他的家庭背景、成长、学习以及社会学研究的经历。他提到,1978年他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时,学校还没有社会学专业,也没有社会学的概念。改革开放初期的一天,他在外文书展上发现了一本被归类为社会学的书,觉得社会学很有趣。从此,他逐渐走上了社会学研究的道路。
他说,得益于在北京四中学习期间打下的良好英语基础,1978年至1985年期间,他阅读了许多重要的社会学著作。“我的社会学基础基本上来自于我自己的阅读。”
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祖父是古汉字专家
在上述采访中,李强谈到了自己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
李强的父亲原是武昌人(解放前返回吉林,解放后调到黑龙江)。他曾只身从东北来到北京,并于20世纪30年代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后来,李强的父亲先后在北京大学和新中国成立后成立的冶金工业部工作。他是“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冶金矿产专家”。
李强的母亲是著名古代文学家、考古学家于绳武的长女。李强出生于1950年5月,在外祖父家出生并长大。 “因为我爷爷是学考古的,所以经常有人来看望他。郭沫若、齐彦明都来过这里,还有唐澜、荣庚、顾颉刚、金玉甫、陈梦佳,还有张伯驹等一些名人,他们都非常有名。”对于当时的古代文字来说。”
1963年小学毕业后,李强考入北京第四中学。 “我生活的那个时候,一般家庭和家长只是让孩子玩,几乎没有外教,没有补课、补习班等,也不流行家长教孩子。没有这个概念,从1957年到1963年,我还是个小学生。6年里,我的父亲从来没有教过我任何东西,我的数学、物理和化学都那么好,他也没有教过我任何外语。李强回忆说,当时他连英文字母a、b、c都是在中学时开始学的,但到了北京四中后,李强发现他的一些同学。外语非常好,甚至学过微积分,他受到了启发,开始努力学习。
就在高考前夕,李强得知高考取消。 1968年,李强参加下乡运动。此后,他在东北呆了九年,从事盖房、种庄稼等各种工作。尽管他白天工作很努力,但晚上却经常熬夜读书。
1978年,李强参加高考,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上大学后,热爱读书的李强读了无数的书。由于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不够,他经常去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借书看书。
对于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选择文科的原因,李强说,“我后来读了文科,因为我没有高考恢复后就到了复习的时间,理工科确实不适合我这种长年与世隔绝的人。”另外,我考大学的时候已经28岁了。入学考试,不适合我选科学与工程专业。”
“我接触社会学与我英语能力密切相关。”
在上述采访中,李强回忆道,“1978年我上学的时候,学校没有社会学专业,也没有社会学的概念。”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1978年或1979年的某一天,李强在一次外国书展上发现了许多被归类为社会学的书籍。 “看着它追忆|社会学家李强:我的社会学基础大体上是自己读书读出来的,我觉得社会学这个学科很有趣。”
“我接触社会学与我的英语水平密切相关,”李强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进入北京四中后,他发现他的一些同学英语很流利。他震惊得开始疯狂的背英语,这样他的英语基础就更好了。
后来,当他下乡时,他的英语学习就没有中断。虽然当时他在黑龙江边境,但他仍然订阅了一份英文报纸,名叫《北京评论》。因此,当他参加高考时,他的英语成绩很高,但英语并没有计入高考总成绩。
李强说,“从1978年到1985年的七年里,我读了很多书。这七年里,我读了很多重要的社会学著作,其中包括费孝通的一些著作。1982年以后,社会学变得非常流行和系统化好的英语学习网站,所有在此期间系统地阅读了主要的社会学著作。”
他回忆说,他读的大部分书籍都是外国书籍,尤其是社会学书籍,因为当时出版的中文书籍很少。他读过很多关于社会分层的书籍。他的本科论文题目是“美国工会运动中的集体谈判”。它是对美国工会机制和工资机制的研究。本研究完全基于英文材料。
他说:“所以我的社会学基础基本上都是从我自己的阅读中获得的。”
1984年,社会学家郑杭生从英国回国,创办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当时,即将硕士毕业的李强找到郑杭生,表达了留校的愿望,毕业后顺利留校。
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正式成立,并开始招收本科生。郑航生任系主任,李强任副主任。
“我当时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在学校教书,当时开设了很多新课程,包括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方法、定性、定量等等。当时系里的老师很少。 ”,李强回忆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会学突然在社会上流行起来,我们经常在大教室里讲课。数百个听课的人有几百人,人大的教室很大。”
同样是在20世纪80年代,李强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北方经济模式与南方经济模式的差异。田野调查主要研究浙江温州与河南新乡之间的差异。随后,他将相关成果写在了《中国大陆的贫富差距》一书中。
从全国人大到清华,重视社会分层研究
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期间,李强因组织多次大型全国社会调查、发表多篇有关社会发展的文章和论文、发表许多一线国民经济社会数据而受到广泛关注。
1999年,李强离开中国人民大学,转学到清华大学。负责重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并担任首任系主任。
“对于清华大学社会学学科建设如何开展,国内外很多学术朋友出了不少主意。当然,在一起讨论最多的三个人就是我和沈元、孙立平。”李强在采访中回忆道,他们认真讨论了清华大学未来有影响力的学科方向以及社会学发展方向的布局。一是关于中国的现代化、社会结构和社会转型;第二个是城市社会学。考虑到清华是一所工科实力较强的学校,城市研究基础雄厚,社会学应该与工科结合;第三是医学社会学。系成立后,除社会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外,还发展了人类学、民族学、社交网络、大数据等。
“我记得系成立不久,教育部就迎来了第一轮全国大学学科评估。清华社会学在社会学学科中排名第三。对于一个新成立的学科来说,这并不容易。这也体现了学术界对清华社会的贡献。学习识别。”李强说。
李强是社会分层与流动、城镇化与城市研究、社会治理等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他在上述采访中表示,“我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分层。从我20世纪80年代的硕士论文到入门社会学,我的主线一直是社会分层。因为社会分层确实是社会学的基础,而没有一个社会问题不涉及社会分层。”
在李强看来,社会分层是社会学非常重要的领域,甚至是社会学的生命线领域。基层社区治理和社会治理是社会学的良好起点好的英语学习网站,社会治理和基层社区治理可以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
李强还于2003年担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2012年担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首任院长。
12月12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发布讣告称,21世纪初,李强教授基于数据分析和客观全面的实证观察,提出了“倒T型”结构中国社会的。后来,他根据社会结构的实际变化,还提出了“地形”社会结构,为中国社会分层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13年,李强教授提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认为城镇化不仅仅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问题,更多的是人的问题,城镇化是为人服务的。 2014年,李强教授启动“新清河实验”,深入一线,潜心研究好的英语学习网站,为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开创了新思路、新路径,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研究的成功范例。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