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故事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论》中提到:“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于吾少年。少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作为中国少年的中坚力量,更应坚定文化自信,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为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各专业的必修课程,肩负着立德育人的重要责任。同时,大学英语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的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把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放在贯穿大学英语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位置。
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民族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强烈认同和高度自豪感。文化意识可以是对一个国家、民族、政党,甚至个人的母语文化的认知、反思和觉醒状态。文化意识是生成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前提。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具备文化意识。教师只有在观念上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才能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之一,大学英语教师应深入学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升文化表达能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学习已成为教师日常提升专业素养不可或缺的途径。教师可充分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国外语MOOC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等渠道,夯实母语文化基础,加强个人文化修养探索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故事,提高中外文化对比能力和跨文化思维意识。同时,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也应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适当的培训机会大学英语学什么,这些培训应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学会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学会如何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关注当代中国的发展。 二是设计一系列必修的中国文化课程,培训教师,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中国文化修养。即使教师不能通晓古今,也要能在编写过程中找到合适的素材,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也应具有长远的眼光和国际视野,能够甄别和识别外来文化,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当前,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外来文化的渗透、偏见和入侵难以防范。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大学英语教师没有清晰的分析能力,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师在传承文化自信的同时,既不能“尊古轻今”,也不能“以古论今”。 要结合古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用英语看世界,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为提高学生文化自信提供合适的抓手。教材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更是陶冶心灵、育人的关键环节。大学英语教材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参考内容,教材内容对学生的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过去,大学英语教材几乎全是介绍英美文化的内容,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比较普遍。2013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始实行新的改革,翻译部分由原来的整句翻译改为段落翻译,段落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积极反拨效应很快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体现。例如,有的教材在修订后的课后练习中增加了段落翻译练习,有的教材在配套的综合训练练习册中增加了段落翻译题。 这些练习在形式上符合四、六级考试的出题思路,但内容上并非全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因此,这次教材内容改革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其实微乎其微。与此同时,也有大学英语教材融入了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故事。比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高级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智慧版》系列教材。教材每个单元从绪论到章节再到课后练习,都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当代中国故事的介绍、中西文化或价值观的对比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这些方面的批判性学习,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师生文化自信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除了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还可以引入更多当代中国国情介绍,增加一些时事、科技、社会热点等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例如,在教学“视听课”单元“连接自然”这一话题时,引入了“云南野象北上”的消息,从中让学生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决心,也体现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引发了学生对中国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所取得的成就的新认识,也激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为祖国的绿水青山做出自己的贡献。教材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国情有机融合,可以向当代大学生呈现更加鲜活的中国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同时,为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自信、从容地传播中国文化。
从教学设计上,应多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由于课时、课型的限制,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上存在很多限制。由于课时少、课型大,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间仍然较少,难以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大学英语学什么,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英语课程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大学英语学什么,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项目式教学强调边做边学,注重项目的真实性,强调合作学习。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笔者提倡在课堂上进行语言输入,为即将进行的项目学习提供支架服务。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项目任务,然后利用课堂或线上平台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使学生学以致用。 例如,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追梦”,出版社提供的课件在热身环节给出了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和美国企业家史蒂夫·乔布斯的例子,并提供了这两位人物的生平介绍和视频资料,希望学生辩证地看待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在课堂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通过视频和文字资料对这两位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通过在线观看钱学森的纪录片,了解到钱学森在他所处的艰苦年代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老师设计了一个给钱学森爷爷写信的小项目,要求学生用英文给钱学森爷爷写一封信,表达对钱学森爷爷的敬佩之情,阐述个人的中国梦,在如此伟大的时代如何不负青春,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然后提交到学习平台,经过老师和同学的互评修改,最后录制一段朗诵信的短视频。在这个小项目中,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语言能力,也明白了个人梦想和整个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密不可分大学英语学什么,增添了几分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和能力。
积极打造第二课堂,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真正落实育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显性价值引领与隐性价值引领相结合,既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又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第二课堂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赛促学。湖北翻译大赛、中西英语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外教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词霸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大赛、外教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杯全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等各类大赛的题型多样,如翻译、词汇、阅读等,都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当代国情的内容。 在湖北翻译大赛中,中英互译和英汉互译都关注当前国际国内热点话题,如零排放、可再生能源、行星探索等翻译;此外还包含20%的百科知识,如中国哪个省的人口密度最高?第一个共产主义团体在哪里成立?这些词汇翻译和百科知识考核,引导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密切关注中国当代国情和当前热点问题,提升学生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其次,高校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高校社团的力量,组织一些社团文化实践活动。如组织中英文演讲比赛、“讲好中国故事”英语视频制作比赛、参观当地博物馆、民间艺术馆、关注城市语言景观的英文翻译等活动,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充分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庭、热爱祖国的情怀。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应摒弃以往单纯以语言和外国文化教育为主的教学内容,从师资培训入手,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国情,充分利用各类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当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具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鞠昌振,武汉东湖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三维教育”视域下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实施与评估研究》[编号:2022GA09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