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病毒学博士后在杭州当社工:父亲月汇四千多退休金支持
童文平的微信账号叫“理性菩提子”,“菩提”代表无理性,“子”就是果。 一个集理性与非理性于一体的人,在童文平眼里就是“完美的人”。
这位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后,2008年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又用六年时间思考病毒学的研究路径。 然而,2018年12月6日,他住进了灵隐街道庆丰社区,成为一名社工,负责就业管理,月薪五六千元。
2018年,博士后童文平(右)开始在杭州从事社工工作
转折发生在童文平做博士后研究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 “这是一个像大爆炸一样的发现!” 童文平眼睛闪闪发亮,兴奋地张开双手杭州考研英语,做出了一个“大”的手势。
因为这个重大发现,童文平一时间没时间写论文,也找不到工作。 “当你看到眼前美丽的风景时,你要不停地向前走。做实验也是如此,当你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时,你越寻找原因,你就越惊讶。那种思考就是一种思考,如果你中途停止写文章,你的思考就会死去。”
3月中旬,童文平突然引起媒体关注。 在浙江杭州西湖区灵隐街道庆丰社区办公室,记者纷纷前来采访他,不是因为他的伟大发现,而是因为他翻墙救活了一位活着的老人。独自的。 “我应该是中国基层社区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社工。”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 工作/
英语流利,能够为同事翻译
“可惜的是,他在这里可能发挥不了多大的价值。”
庆丰社区居委会位于一条小河边。 三月天,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童文平时都会到自己负责的网格区居民家中了解情况。 途中,他经常热情地与认识的居民打招呼。 他走路时精力充沛。 经过小桥时,他不喜欢走台阶。 反而像小孩子一样,喜欢一次走三步,一次走两步。
疫情发生后,当地社区被禁止外出。 一名患有轻度痴呆症的老人与儿子被隔离在不同的住所。 老人不习惯在家里上厕所,所以他不听劝阻,每次都去外面的公共厕所。 童文平时刻关注着老人的动向。 他曾经因为担心老人的安全而陪老人走了两三个小时。 最近,他因为处理邻里纠纷,没有睡好,脸上长出了痘痘。
作为一名“博士后社工”,童文平最明显的优势可能就是英语流利,可以为同事翻译。 但在调解邻里纠纷、帮扶特殊对象等工作中,很难看出基于博士后背景的工作有什么区别。
佟文平在社区办公室工作
2009年,杭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规范管理的城市。 当时,它发布了多个文件,指出需要组建一支主体年龄在40岁左右的团队。 目标是到2010年,团队拥有专科、学士以上学历。 学历占比分别为75%和20%以上,且逐年增加。 据此前媒体报道,杭州部分社区此后开始提供条件吸引高学历研究生留下来。
童文平调到杭州某党组织时认识了社区工作人员。 “帮助别人使人快乐。” 他觉得社工这个职业可以帮助人,于是恰逢西湖区正在招聘社工,他最终通过补招的方式进入了庆丰社区。
庆丰社区十余名社工,大多拥有本科学历,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 童文平1979年出生于湖北武汉,月薪5000元至6000元。 杭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杭州市职工平均年工资为73678元。
社区主任于峰认为,社工既不是公务员,也不是职业编辑。 “没有人来工作是为了赚钱。”
于峰相信童文平会直接表达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意见。 杭州刚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时,童文平会在工作组里直接提出一些他认为可行的工作方法; 有人在办公室公共区域抽烟,他也会直接说,“他对人民的事情非常负责,我有时担心他会因为学历高而被孤立。”
谈及童文平的社会工作工作,社区一些同事认为,“很遗憾,他更适合在生物科学领域发挥自己的价值,在这里可能发挥不了多大价值。”
/转动/
沉迷于“惊人的发现”而对其他事情分心
“如果你中途停止写文章,你的思想就会消失。”
童文平的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农民。 高中之前他的成绩非常优秀。 1998年,童文平考入武汉一所大专,担任班长、学生会主席。 他通过了专升本考试,继续在江汉大学学习化学教育。
童文平至今记忆最深的是本科班杭州考研英语,他第一次听到老师说“你也可以考研”。 他非常感谢老师。 他的一番话引领他走上了探索科学的道路。
2002年,童文平顺利考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分子生物学硕士、博士学位。 从师范到高考、专科到学士学位、考研,童文平比普通名校的同学多交了3万多元的学费。 他的父亲为此帮他借了钱,他还申请了学生贷款。
硕士、博士学习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专业学术论文1篇,并基于该论文的研究方法于2010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 2008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童文平在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
童文平给人的印象是有点固执,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喜欢唱昆曲《牡丹亭》。 在他眼里,《梁祝》、《牡丹亭》等经典故事的主人公在追求爱情时甚至可以放弃生命。 “当你活着的时候愿望无法实现的时候,即使你死了,即使你变成了鬼魂或动物,你仍然要实现你的愿望,这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精神。”
在上海工作期间,他了解到浙江大学建立了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系统生物学平台。 “二代(DNA)测序技术在2009年非常流行。” 当他探索这项让他着迷的技术时,童文平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
“那真是一项强大的技术,它开启了我整个科学研究的世界观。” 童文平说起这件事非常激动,连声“哇”地感叹。
“这项技术在当时相对较新且难度较大,结果可能不会立竿见影。” 童文平当时的老师告诉红星新闻。 当时,童文平在浙江大学的老师还有其他未完成的项目,但童文平不想等待。 2011年5月离开浙江大学,进入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
“很多人不愿意读博士后,我只是想发展令人兴奋的想法。武汉大学给了我一个非常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亚于DNA的发现双螺旋结构!” 最终,童文平花了六年时间搭建了一个理论模型——用合成生物学方法研究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边缘现象”。
童文平解释说,“边缘现象”是DNA的转录起始和延伸速率决定了整个中心法则的执行路径。 在基因表达从DNA到mRNA再到蛋白质的整个过程中,如果蛋白质处于缓慢移动状态,则不会发生聚集; 如果在高速运动中,蛋白质结构就会发生错误折叠。 他相信这可以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癌症的研究。
童文平已经十年没有发表过论文了。 “当你看到美丽的风景在你面前时,你必须向前走杭州考研英语,不能停下来。 做实验也是如此。 当你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时,你就会寻找原因。 我越寻找,就越惊讶。 这种想法转瞬即逝。 如果你中途停下来写文章,你的思想就会消亡。 如果你继续按照你的思维前进,那么你就没有文章了。 现在的困境是,如果你在中国没有文章,你的职业发展很可能就死了。”
起初,他的表弟左萍祥劝童文平不要继续他的研究,“毕竟时不我待,根据我的判断,要做大事并不容易,可以说希望很大” “苗条,但人生只有一次,他这么做只是赌博,我表弟的性格也适合管理,我建议他去考公务员,如果他听了,他早就开始了。”
/争议/
导师说他的科研能力一般
我父亲每个月汇出4000多元的养老金赡养费
童文平很喜欢康德的哲学。 他说,康德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必须批判……理性只会给予那些能够承受它的自由的人这样的尊重。” “待公测之物”一文有其独特的理解。
在杭州,施一公、陈十一、饶毅等人创办的西湖大学是社会力量创办、国家支持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 受到了童文平的青睐,他曾用自己博士后研究课题的理论模型和简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饶毅和施一公,希望获得到西湖大学工作的机会。 在邮件中,他还将指出施一公文章中他认为的错误,并表示“凡事有待批评”。 然而,童文平并没有收到对方的任何回复。
在武汉大学博士后研究的六年里,童文平前两年每月的收入只有2000多到6000多,因为他痴迷于那个“重大发现”。
事实上,童文平有三个不错的职业选择:去大学、去医院、去企业。 但他表示,自己只是想为自己博士后期间搭建的理论模型找到一个科研平台。 “太大了,还需要补充关键数据。” 到2018年,他连续六年投递简历仍然没有任何回应。 没有“严肃”的收入。
童文平在读硕士和博士期间组建了家庭,妻子在杭州一所大学工作。 童文平非常喜欢杭州。 博士后出站后,他前往杭州居住。 这些年来,父亲每个月都会给儿子汇4000多元的退休金以示赡养,直到现在。
童文平并不觉得自己在“啃老”。 他相信自己一直在努力前进。 以他为核心的家庭非常和睦,逢年过节他经常回家看望父母。
据童文平的博士后肖穆介绍武大病毒学博士后在杭州当社工:父亲月汇四千多退休金支持,童文平与老师、同学的关系都很好,得知他是一名社工并不奇怪。 “他的性格很适合当一名社会工作者。 他并不像很多人那样追求名誉。” 李先生的科研能力略有减弱。 他做过很多科目,但科目不是很集中。 目前他只有理论而没有有效数据,但理论需要一步步用实验结果和数据来证明。”
童文平的博士后导师张毅也认为,他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但他的科研天赋和资历一般,不适合在科研领域长期研究。
童文平在实验室科研期间
当红星新闻向佟文平讲述肖穆和张译的看法时,他正快步走到街上去递交材料,脸上的笑容却消失了。 他表示不介意,希望有人能成功讨论他的博士后项目。 “科学需要大家的讨论和论证,任何事情都可以批评。”
时间的流逝迫使他不得不做出一些选择。 当童文平构建博士后研究的理论模型时,感觉就像一生都在寻找的浮士德来到了阿尔卑斯山,看到了真正的美丽,并认为自己的一项任务已经完成了。
“如果有一个平台向我伸出橄榄枝,让我继续追求科研梦想,那就太好了。但如果第一个价值暂时无法实现,那就选择第二个价值,去做吧。”社区的社会工作。”
童文平说,如果他不工作,他将长期没有收入,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不过,他考虑的不仅仅是收入问题,还非常喜欢社会工作这个职业。
/ 著名的 /
翻墙救独居老人
同事们说“他是我们的英雄”
社工童文平似乎更自在。 最近,他用一封感谢信挽救了一位老人的生命。
86岁的四老因疫情无法回到原来居住的高级公寓。 童文平在疫情排查过程中通过电话了解到,老人独自居住在其管辖的一楼房屋内。 老人在电话里说已经吃过午饭了。 不太方便。 希望有人能帮他买菜。 当时正在下雨,童文平就把免费的工作餐送到了司老家。 第二天,四老给社区寄来了一封手写的感谢信和50元钱。
司先生手写的感谢信和50元“餐费”
童文平收到信后特别感动。 此后,他每天都会和四老通电话。 四老的女儿斯女士想给童文平留下一套钥匙,方便了解老人的情况。 童文平去拿钥匙的时候,他站在门口等了一个小时,直到四老回来。 后来,司女士请了保姆,童文平还了钥匙。
3月12日上午,保姆第二次去司家上班,敲门、打电话都没有回应就走了。 童文平只想着“还钱”。 上午11点左右,他给老人送了午餐。 他还敲门、打电话,但没有得到回应。 他在四老家门外等了半个多小时。 他询问了四老的邻居,得知他并没有看到四老出去。
“老人家里的窗帘没有拉开杭州考研英语,空调也开着,我想老人可能还在家里。” 童文平向司女士说明了情况,司女士同意他可以翻墙看看屋内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童文平转身进院子时,发现客厅的防盗门锁着。 他的直觉提醒他,家里的老人可能出事了,于是他打电话求救。 随后,消防人员赶到院子,破窗进入房间,发现老人在家中出事。 劳只穿着内衣倒在浴室里,仍能做出微弱的反应。 随后,老人被送往医院。 经检查,发现他突发脑梗塞。 斯女士从上海赶回来照顾父亲。
消防员砍断窗套救老人
3月16日中午,童文平给司女士打电话,得知她的情况大不如前一天。 回小区的路上,他经过一座小桥。 他的脚步明显慢了下来,不断自言自语:“他的病情怎么这么严重?”
晚上,得知司女士要回家,他就来到了她的老家。 司女士告诉他,司先生目前病重,但没有生命危险。 老人习惯早上六点左右去厕所。 发病当天大概六点左右,他因脑梗塞失去平衡倒在卫生间里。
“如果晓彤没有把我父亲的事情放在心上,我不知道结果会怎样。晓彤是武汉大学的博士后,成为了年轻一代的社会工作者,我想这是一种感悟。” ”。 从司老家出来后,佟文平又开始喃喃自语,希望老人能尽量康复。
“这件事如果换做其他人,可能都敲不开门。”童文平的同事张乐梅说。 童文平认为,自己能够救助老人,靠的是自己长期对老人的关注,以及长期培养出来的“理性判断能力”。 社区主任于峰觉得,“这是一种责任的体现,社工虽然是一个普通人,但我们却有不平凡的责任。他救了老人,我认为他是我们的英雄。”
在表弟左萍祥眼中,童文萍不抽烟不喝酒,生活俭朴。 学习的时候,他耐心地辅导补习堂和表弟们的作业。 他对父母很好,经常回家看望他们。 他永远不会忘记叔叔帮助他借钱完成学业的恩情。 每当他回家看望叔叔时,他都会和老人下一天棋。 他的家人也支持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童文平认为,实验室工作是为抽象的人服务,社工则是为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人服务。 在实验室里,可能需要花很长时间研究一个课题才能看到结果,但在社区工作中,人们的问题往往能很快得到解决,幸福来得更容易,他的身体状况也有所改善。
“无论是科研还是社会工作,都是有价值的。我完全不考虑钱,也不会因为工资而转行。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平台,我可以永远做一名社会工作者。”
来源|红星新闻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