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主流价值观引导
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中华文化定位,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符号和文化精髓,加快传播中华文明”。建设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展现可信、可爱、令人尊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国际传播效能,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声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这样我们就可以走进外面的世界了。”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不仅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指导,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挖掘和丰富教学内容的文化价值内涵,改变“道”与“道”分离的困境。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和“身体与应用”。在实施策略中,应明确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本质,审慎考虑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鼓励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形成文化自信,积极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后继者、继承者和实践者。
山西师范大学“英语爱好者协会”的中外大学生在“口语角”进行交流。饶北城/光明影业 摄
加强主流价值观引导
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向。任何语言都深深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大多源自英美文化背景,记录着中西文化的对话,隐含着中西文化的交流过程。因此,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语言形式和技能,而应成为学生理解异质文化传统的能力,并获得识别价值观和做出理性选择的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年版)在“课程定位与性质”部分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积极融入学校课程思想政治教学体系,使之在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提出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要体现新时代的要求,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服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体现积累人类文化知识和创新成果。为此,我们必须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在教学内容中突出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强调语言符号的交际功能,而且还要强化其思维功能和文化价值教育功能,教材内容选择要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及时反映世界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培养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具有较强思维和国际视野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因此,必须注重强化主流价值取向,注重对语言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思想的分析和理解,注重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注重学生相应心理的形成。准备、意愿和倾向,选择有利于主流价值观形成的代表性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注意包含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内容的组织顺序和方法,确保文化多样性结合对比和反射。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识别、批判,从而提高学生价值观的识别和选择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教育积累。
实现文化介入与输出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基础语言课程,更是一门拓宽知识面、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它既是工具性的,又是人文性的。因此,在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重文化干预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主流价值观引导,系统地融合英语语言、中外文化、多学科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英语课程转变为英语语言学习和技能训练、跨文化交际、通过英语获得多学科基础知识的综合性、多功能课程。这样,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的英语教育不仅仅是老师传授的语言知识英语口语交际,更是知识面的拓宽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英语课程和教材是特定情境下的产物,情境既具有客观存在性英语口语交际,又具有一定程度的人为意义。要使教学内容中静态存在的文化因素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自觉地探索、导出、唤醒、激活,然后内化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先进文化深入学生思想,丰富学生思想。 、修改、重组和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文化介入和输出,发挥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教育价值。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介入和引入文化、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时,不仅要引入西方文化,还要突出本土文化,让学生在了解异国文化的同时,形成对本土文化的清晰认识。通过文化比较激发和提高文化反思和创造能力,实现多元共存、双向互动的文化交流。这样,大学英语教学就不会片面关注英语语言转换,而拓展为多文化、多学科交流与融合的文化通识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以文化的方式、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引导学生完成文化修养。教师应有目的地、有选择地提供相关材料,这不仅可以提高英语分析能力,还可以训练语言思维。应注重英语教学过程的文化衍生,不再沉迷于简单重复的语言技能训练。只有通过对英语所表达的独特文化内涵的理解、体验和实践,才能真正形成用英语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英语语言感,并进一步将英语的文化内涵内化到自己的文化内涵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文化修养。同时,教师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智慧,对文化内涵的重视和吸收,凸显文化内涵的教学环境和校园文化的营造,以及具有良好文化熏陶功能的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等。 .,将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促进作用。当然,这不是简单的叠加或机械的包含,而是在内容呈现、编排等方面适当凸显文化内涵,并加以整合,使其具有文化教育导向和可操作性。 ,实现语言学习与综合素质提升的双赢。
提高跨文化沟通技巧
由于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学习英语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语言技能,还在于通过了解语言所表达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思想活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拥有和发展文化意识,增加观察和思考世界的方式英语口语交际,实现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际应该是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平等的双向互动。它不仅利用语言的桥梁来接触、了解和学习异国文化,也利用它来传播本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运用语言和文化进行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认同感,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树立跨文化交际观念。平等的语言和文化。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尽量做到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养分合理平衡”,注重文化形态的比较和文化体验的反思,构建立体、互动的语言与文化。文化体系让学生在平等交往中获得文化意识和自信,形成开放、包容、积极乐观、独立自主的主要品质,提高双向文化交流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文化元素可以进一步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以往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所涉及的教材知识内容大多与西方文化有关。然而,由于文化差异,中国学生在学习时无法准确理解和掌握所教授的知识内容。通过加入中国文化元素,中国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西方文化差异英语口语交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教授英语知识的理解。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在使用语言时从尊重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准确地表达自己,改变跨文化交流中无法沟通的状况。主动。
在英语教学内容中增加母语文化的积淀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将中华优秀文化恰当地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能力,真正领会本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中外文化的比较,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并更加自觉地珍惜和弘扬中华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有效传播和广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引导并重。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更多体现在激发学生思考,其主导作用更多体现在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主流价值取向、互动过程的引导和协调等方面。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学英语教学的天然优势,开展辩论、短剧表演、演讲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言以达道,道以言成。英语是交际工具,但英语教学的本质首先是文化素质教育,然后是语言工具技能的习得。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注重从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明确英语教育教学的地位和价值。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稳步提升,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也必须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顶层设计。规划时,既要关注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又要自觉服务于国家战略利益,不断融入中华文化元素和价值利益。这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光明日报》(2023年4月11日第15页)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