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是如何大力推动英语教育的?
如果你研究日本的历史,你会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日本人不仅有比较悠久的外语学习历史,而且非常重视外语教育。其中,江户时代“岚雪”的兴起就是一个典型。
分解真宗 (1774),杉田元白的解剖学著作
所谓“澜学”起源于18世纪后期,泛指荷兰人传入日本的学问、文化、技术的总称。可直译为“荷学”或“西学”。
最初的荷兰学研究仅限于学习荷兰语,后来演变为对荷兰语书籍进行系统的翻译和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澜雪的研究对象向更深层次扩展:
据统计英语学习口号,1774年至1852年期间,日本的外文翻译家有147人,翻译作品500多种。有学者认为,由于岚学的发展,“日本并没有像西方以外的其他国家那样落后太多,培养了批判封建主义的萌芽意识”。
大月轩泽的《岚雪开来》
“可惜”,澜雪的发展还不足以抵挡欧美列强的强大枪炮。“黑船事件”的爆发,让日本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那么问题来了,身处巨变时代的日本人是否一如既往地重视外语学习呢?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和大家简单聊聊。
一
1)“辉顿事件”与“英语学习潮”的萌芽
19世纪,日本幕府的外语学习重心呈现出“从荷兰语到英语”的趋势。至于转折点,无疑与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斐顿事件”息息相关。
1808年8月15日,隶属于英国东印度公司、悬挂荷兰国旗的护卫舰“斐顿号”突然出现在长崎港外。就在日方毫无防备的时候,英方扣押了两名前来例行检查和谈判任务的荷兰商业图书管理员。
更“离谱”的是,“斐顿”号临行前以“遣返被扣人员”为由要求日方提供物资。满足所有要求后,他们释放了最后一位图书管理员,并于17日中午走人。当晚,以长崎松平康秀为首的多名官员引咎自尽。
英国东印度公司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日本人开始意识到荷兰在欧洲国家中逐渐没落,而英国已经有了“后发制人”的架势。
1809年,德川幕府下令“向荷兰英语学习”。1811年,长崎翻译家本木真清等人编着的《以利亚研究小笔》正式出版。1814年,日本第一部英日辞典《埃利亚·林泰成的仁慈》问世。与此同时,日本各地的私立学校开始教授英语。
幕末日本
2)“黑船事件”和英语学习的逐渐升温
1853年,“黑船事件”爆发。次年3月,两国在横滨签署了《日美友好条约》。坦率地说,这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打开了日本封闭已久的国门英语学习口号,也进一步激起了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各界“学习英语”的愿望。
《日美友好条约》签约现场
1856年,幕府将“洋学研究所”正式名称改为“番术调所”,次年1月开始招收学生。课程以研究和引进西方军事科学为基础,着重于炮兵、工事、造船、军事科学、测绘、航海等学科的翻译和语言教学。
1860年后增设炼油学(化学)、物性学、数学等专业。在语言教学方面,除了荷兰语外英语学习口号,还增加了英语、法语和德语。1862年,“范书调院”更名为“外国语研究所”。1863年,参照“开物城物”一词,改称“开城所”。
“开城研究所”除开设荷兰语、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俄语等语言学科外,还增设了天文、地理、理学(物理)、数学、产品学、炼制学、仪器学、绘画学(西洋绘画与制图学)、活字(排版)等学科。进入1865年后,陆续增设西方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人文学科。可以说,开成研究所已成为江户末期日本最高的西洋文化综合研究所。
现代日本武士形象
3) 致力于英语教育的知识分子
同时,许多知名学者也投身于英语教育事业。例如,1868年4月,著名思想家福泽佑吉在自己创办的“庆应义塾学堂”开设了英语学习班,并亲自授课。
值得注意的是,庆应义塾所使用的许多教材都是福泽佑吉从美国购买的“原版教材”。除了各种字典、地理、历史等学科的书目外,还有法学、经济学、数学等学科的书籍。坦率地说,这种“待遇”是其他日本学校无法比拟的。
总之,早在明治维新之前,“重西学”就已成为日本各界的广泛共识。可以预见,在当时的日本,几乎没有人反对“加强外语学习”的官方政策。
Yukichi Fukuzawa 谈 Boss Yen
二
1868年,日本迎来了明治维新。1871年,明治政府设立文部省(相当于“文部省”)。次年,教育改革法令——《学制》颁布。至此,日本教育开始了“现代化进程”。
在“文明与启蒙”口号的鼓舞下英语学习口号,被视为“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知识的基础”的英语,取得了国内“第一外语”的地位.
1) 英语 外国学校班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寺子屋,即寺院开设的私塾,逐渐被以秋坪民作创办的三岔学社、近藤诚创办的功育学校、西周时期。代替。
外国语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外语和西方科学两大模块。其中,外语涵盖英语、法语、荷兰语、德语等学科,西方科学涵盖医学、军事、天文学、测量学、数学、造船、装备、博物学等学科。
坦率地说,外国学校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当然可以为日本青少年的留学英语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年轻人并不具备到国外学校学习的物质条件。
日本建国后,各国商船陆续抵达横滨
2) 英语“必修”阶段的教育
事实上,日本青少年英语水平的提高与明治政府颁布的“学制”有直接关系。为确保实现“户户进城、家家不想学”的目标,“学校制”实行了具有一定义务性质的“义务教育”政策。
广义上讲,日本的小学分为高低年级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是如何大力推动英语教育的?,每学年三年,共六年。其中,英语课程在绝大多数“高年级小学”(类似于高年级)开设。因此,国内大部分10-12岁左右的青少年都有机会学习英语。事实上,英语课程已经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的一些“低年级”(低年级)“提前”开设。
此外,许多新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世界地理、世界历史和伦理学教材均采用英美原版英文教材。总之,英语教育已成为日本社会文明与文明的象征,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世纪末的日本议会
三
1886年,日本颁布了《帝国大学令》。其中,日本第一所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东京大学前身)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中心。
1) 英语大学教育
1873年,明治政府决定在东京帝国大学实行“英语标准”教育方针,即“将英语定为教学语言”。在这样的背景下,英日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成为了东南大学比较独特的一景。
此外,为了早日实现“文明”,日本不仅积极聘请美、英等国的外籍教师任教,还派出大批优秀学生赴欧美留学。状态。
统计显示,1868年至1871年期间,日本共派出留学生281人,其中英国107人,美国98人。
今天的东京大学
2) 英语明治维新末期的教育
1890年,随着《教育诏书》的颁布,“民族主义教育制度”正式确立。在《教育训令》中,政府号召国民“掌握英语,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进而淘汰落后,让日本早日与西方国家并驾齐驱” ” 对此,时任文部大臣的森友礼认为,“为了赶上西方的步伐,日本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开辟日本人的智慧。人民。”
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教学目标已经成为日本中考的“指挥棒”。英语当时的试题主要集中在翻译句型和阅读英美文学,旨在测试学生的英语翻译和阅读能力。鉴于高中招生竞争激烈,年轻一代学习英语的热情不断高涨。
随着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接连胜利,日本实现了“出亚入欧”,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尽管如此,英语 对教学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据统计,初中英语课时长约7小时;英语在高中和大学的入学考试中仍然具有较高的权重。
日本“旧帝国大学”表现强劲
四
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有限,日本的发展不能局限于本国领土。因此,日本人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与外界的交流和接触。因此,外语教育一直是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和地理背景,日本在19世纪初才与西方文化和思想有了较深的接触。明治维新时期,虽然日本没有颁布明确的外语教育政策,但依靠一些维新领导人的战略眼光,日本的英语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明治维新让日本在短时间内迅速腾飞
但需要说明的是,明治政府在大力推进英语教育的同时,一直在努力维护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扩大来说,改革领袖们认为,英语教育的本质,首先是促进西方文化的吸收,其次是快速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总之,英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日本尽快发展到与欧美同等水平。
提倡英语教育,固然有对民族落后不自信的投射,但更多体现了民族发展的决心和对民族主权的坚持。可见日本是一个注重保护传统的国家,具有鲜明的民族认同感。事实上,1890年颁布的《教育诏书》其实是“(儒家)复辟学派”“战胜”“文明启蒙学派”斗争的产物(延伸阅读:出自《破亚入欧》到《平凡的国度》,论日本“国家形象”的演变)。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