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文化意识培养!| 案例来了
英语学习的活动观是保证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针对英语学习英语活动观,研究阅读文本,设定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阅读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一的文化意识的目的。
一
问题陈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科的教育价值。其中,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培养优秀的国内外文化意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减轻机械记忆的负担,增强学习的兴趣和逻辑性,大大有利于其他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英语教学应注重和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为了保证包括文化意识在内的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新课标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英语学习活动观,实现目标、内容和方法的一体化。活动观是指“在主题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练习、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基于已有知识和不同类型的文本英语学习活动观,运用学习策略,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理解文化内涵,提高思维品质和价值判断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英语根本任务和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和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英语学习的活动观可以将核心学科素养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现行的英语阅读教学存在几个问题:
一是重知识轻文化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教学仍以知识灌输为主,引导学生进行机械的练习,缺乏培养文化意识的环境。
二是文化意识教学碎片化,教师对文化意识教学没有计划、没有安排,课堂上随意增减相关内容,没有统筹规划。
三是课堂活动分散,文化意识培养困难。有的教师机械地套用课本提供的活动,或者依靠课件、读课本,没有给学生提供有层次的教学活动,更谈不上利用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第四,缺乏中西文化的对比,单纯地宣扬或攻击某一种文化,并不能教会学生从现象中挖掘本质利用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文化意识培养!| 案例来了,从众多的文化现象中去粗取精。
二
运用活动式英语学习法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
从英语学习活动的角度看,活动包括三类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即学习理解活动、应用练习活动和迁移创新活动,每类活动又包括三种形式的活动。
九种英语学习活动形式如下表所示,本课中笔者将阐述如何将三大类、九种活动形式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准确解读文本,为培养文化意识奠定基础
王强、钱小芳、周敏提出:“教师只有深入剖析所教文本的主题语境、主要内容、文体结构和语言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总结学生的学习经验,明确学生需要理解和表达的内容和程度,从而选择合理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研究文本、明确主题意义是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保证。
教师从《新课标》所建议的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三个方面对文章进行解读,即“确定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它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它承载着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以及作者选择了怎样的文体形式、话语结构和修辞手段,才能有效而恰当地表达这样的主题”。
本阅读材料选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必修课《Food for Thought》单元一,单元主题背景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以食物为主题,介绍不同国家的健康生活方式和饮食习俗,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包容。
文章为叙述性文本,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中英混血男孩的父亲、母亲和他本人不同的饮食偏好,以及各个家庭成员面对文化冲击的不同看法。
文章开头点明文化背景,介绍多元的饮食文化;第二、三、四段主要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描述了我对中英两国典型食物的看法,并辅以父母对其他国家食物的看法;第五段描述了一次难忘的饮食经历,体现了臭豆腐给我带来的文化冲击和态度的转变;最后一段以“甲之肉,乙之毒”结束,表达了作者对多元文化的思考、宽容和尊重。
作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读者了解到混血男孩家庭两种饮食文化的融合,其实是中西文化的碰撞。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会让人形成不同的观点英语学习活动观,学会以包容的心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不同的文化差异,对待多元文化。
教师通过文本解读,提炼出文章的文本结构图,为在课堂活动中引领学生探究主题意义、准确把握文章的深层文化意义奠定基础。
文本结构图
审慎设定目标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文化意识培训方向
教师在解读文本、把握文化意义后,应以活动观为依据,设计层次化的教学目标。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维度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本阅读课的重点是文化意识的培养,但引导学生充分探究主题意义,协调发展核心素养的另外三个要素——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利保障。综上所述,笔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 利用思维导图获取和整理结构化知识,总结和整合每个家庭成员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食物的不同态度,并解释和总结这些态度的变化;
● 理性探索家庭成员的多元文化经历,分析和推断他们对食物持不同态度的深层文化原因;
● 找出能够概括家庭成员不同观点和态度的句子,并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加以改编,以培养和增强包容性文化意识;
● 透过角色扮演,内化本课所学到的文化意识,分析、评价他人的表现,并在活动中进行迁移和创新。
从活动层级来看,第一个目标属于学习与理解型活动,第二、三个目标属于应用与实践型活动,第四个目标属于迁移与创新型活动。所有目标都围绕着本文的主题(以开放的心态包容不同文化),逻辑递进、循环上升。
精心设计活动,分层分级实现文化意识培养目标
文本解读与教学目标要求实际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经验、能力与素养,从而将英语学习活动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否适应学习者的需求,能否关注到每一个学习者,能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都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下表详细说明了如何设计和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转移创新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思维导图任务
三
结论
总体来看,本课从详细解读课文、确定主题意义入手,为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奠定了基础;精心设计了符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目标,为文化意识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巧妙设计了符合英语学习活动观三个层次的课堂活动,实现了培养文化意识的目标。
英语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应根据学习情况、阶段目标、课文特点等,不一定要每一节课都完成核心素养的每个要素,而是要选取重点,串联其他要素。英语学习活动的三个层次、九种形式,不一定需要每一节课都涵盖,而应根据需要灵活处理、综合运用。通过教师长期的科学规划和实施,才能达到实施核心素养的目标。
本文由一线教师投稿
如果你有教学实例、教学研究成果等
欢迎投稿,福利多多!
投稿邮箱:
双11,明先生福利来袭!点击图片参与抽奖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