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书架”上的中国

时间:2022-08-10 20:52:08 阅读:

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特藏《中国地质史》纸质原著。新华社记者 张玉琪 摄

新华社天津4月24日电:“世界书架”上的中国

新华社记者李坤、张雨绮、刘润智

1923年在北京出版的美国国会图书馆目录——《中国地质史》中就有这样的记录。在它的特别收藏中发现了这本书。

“通过鉴定书上印章的内容,我们终于明白了它的‘漂流经历’。” 策展人程友强说。

《中国地质史》是由德裔美国地质学家格里普(Grip)撰写的英文著作,他将化石命名为“北京人”,分两卷。看似不起眼,却是研究中国地层学的珍贵资料。

程友强拿着这两本书的纸质原稿,神色谨慎。“几个世纪前,正是因为‘世界书架’上有这样的书,中国的故事才被更多人知道。”

《中国地质史》内页多篇章节展示其“漂流经历”。新华社记者 张玉琪 摄

发现中国

700多年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从被誉为“光明之城”的福建泉州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回到家乡威尼斯。随后,一部《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掀起了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国热”。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读后感_中外教育名著_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随着书中记载,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来到“发现”中国。

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特藏室,记者看到,早期的有关中国的外文书籍,大多是来华传教士撰写的,涵盖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

上海基督教会特意编纂了《英汉上海话词典》,其中“邹”字下有上海话“枣伯祥”(玩)的专门解释和翻译:为乐。

“从专集的外文历史文献可以看出,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方言词典到《诗经》等经典译本,再到《泰山志》等书籍中外教育名著中外教育名著,他们都体现了他们的研究。中国的努力和水平。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主任王玉辉说。

随着近代中外交往日益密切,外国人对中国的研究和了解也不断加深。美国驻华使节夫人莎拉·康格所写的《北京书信》记录了中国城市的面貌和一些历史事件;英国女作家裴丽珠的《北京记生》、《中国新年》等,描写了很多北京的风土人情……

“不同于以往的传教时期,这一时期外国人对中国的论述转向科学化和专业化中外教育名著,中西学者通力合作中外教育名著,建立了各种学科研究体系。中国的教育事业,直到它在中国长存。” 程友强说。

前往世界

近代以来,在外国人不断探索中国的同时,中国本身也产生了一批中西合璧的大师,如陈寅恪、顾鸿铭、林语堂等。精神”和“京华烟云”已走向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外文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出版发行,面向世界;亚马逊“中国书店”上线,成为平台以国名命名的主题书店...

截至目前,亚马逊“中国书店”累计展示图书105万册,在北美发行图书近60万册“世界书架”上的中国,拓展电子书资源。主题书、中文教材、文学小说、儿童读物是这里的畅销品类。其中,《老子的智慧》、《中国哲学简史》、《中国针灸试验》等外文书籍比较受欢迎。

天津外国语大学收藏的外文古籍。新华社记者 张玉琪 摄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读后感_中外教育名著_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近年来,我们的中文原版图书销量已经超过外国图书,《我们三个》、《活着》等中国小说继续畅销,越来越多的海外读者想要阅读原版中文书,作品首次在这里展出。” 亚马逊“中国书店”运营商、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国际网络营销中心主任陆楠说。

借船出海,搭台唱戏,“中国书架”项目已在亚洲、欧洲、非洲等地,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等世界各大书展展开博览会也有中国参展商...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新闻出版走向发展报告》,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版权出口将达到1.5万余种。

深度匹配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同时输出多语种版本时间。向世界提供相关经验。

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臣看来,这体现了中国新闻出版业积极策划优质话题、及时回应国际关切的能力。中国图书在内容上与“世界书架”深度匹配。

2019年7月,日版《三体》在日本上映首日即售罄首万册,一周内再版10次。日版《三体》制作人Toye Rihara认为,《三体》不仅对中国历史、文化、风景有扎实的描写,而且科幻设定也非常出色。 ,让外国人也能理解、感同身受、认同。其受欢迎的原因。

2019年10月22日,英国伦敦,福伊尔书店内的“中国书架”。新华社发(斯蒂芬·程 摄)

在天津一所国际学校工作的俄语教师雅娜说,刚来中国的时候,她喜欢看一些中国小说,但现在她更喜欢看一些关于中国教育的书,因为她要认真思考中国和俄罗斯的教育方法。不同的。

为了更好地满足全球读者的需求,中国作家和出版商正努力从源头做起。以被中国公司收购的法国EDP科学出版社为例。2020年,出版社将加强规划,出版《中国酒》、《月亮旅馆》等8种图书,更适合以英语和法语为母语的读者阅读。我阅读的科技类图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世界书架”贡献了优秀的中国作品。

猜你喜欢

迈入2023年,对于很多出版社来说,第一件事情就是回顾过去的一年,评选出2022年度好书,为读者提供阅读参考。近日,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度好书(学术、文化和大众类)20种(排名不分先后)重磅出炉。这20种图书是10位特约专家与读者共同投票的结果,结合了图书的社会影响、市场表现以及读者口碑。夏丏尊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新文学家、翻译家和出版家。...

以经典涵养自身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与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国文教育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可谓一脉相承。...

清醒认知中西教育差异

为了探讨中西教育的利弊优劣,最近,英国BBC播出了《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在西方的教育生态中,基本可以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大众教育体系,一个是以私立学校为核心的精英教育体系:前者重在保证普遍教育,学生家长对子女少有精英期待;后者则旨在满足更高需求,这类学校对学生有着极高的要求。...

《“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合作访谈录》新书发布

中新社兰州4月21日电(记者丁思)历时三年调查采访、近30万字的《“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合作访谈录》21日在兰州举行新书发布会。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能为“一带一路”相关领域的建设提供更多帮助,促进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入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兼采中西文化 领航全人教育 17年办学上下求索

中西融合全人教育探索之路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中黄致力于引领中国全人教育的实践,潜心研发中西融合全人教育教学体系,以学习者为中心,将中国教育的精髓和优势与国际教育理念和方法相融合。一大批来自全世界的教育教研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老师扎根于中黄,引领着中西融合全人教育体系的整合之路。...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解读:汉语国际教育

示例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中国文化、外国文化、涉外礼仪、语言学概论、基础英语、高级英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等。...

孟宪承:用一生装点中国现代教育

◆孟宪承的民众教育探索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体贴”。多年来西方文化的熏陶,似乎并没有在孟宪承的生活习惯上留下太多印记。在杜成宪看来,孟宪承关于民众教育的思考同样体现了民族化的追求,“他将民众教育的首要目标定位于生计训练而非一般地读书、识字、学文化。”孟宪承早年在《教育史》中写下的这段话,恰恰是他教育人生的写照。...
)》是BBC推出的一个教育研究项目,邀请5位中国老师来到英国学校进行教学,将中国教育与英国教育相对比的纪录片,2015年这部纪录片播出。纪录片中的中式教育在英国中学中试行,让我们看出了不同教育方式在不同国情下产生的不同效果。但是中式教育,并不只意味着当下中国的教育,而是包含了自孔子以降中国数千年来的教育理想、教育传统和教育精神。...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