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京丽 | 如何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三类课堂学习活动?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概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强化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功能。贯穿基础英语教育不同阶段的课程改革要求和一致的教学指导思想,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并取得初步成效。但与此同时,教师对于如何有效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活动仍存在诸多困惑。本文从课堂教学活动对保障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价值,总结了三类语言学习活动的特点,探讨了三类语言学习活动的形式,为教师理解英语学习活动观并以此为指导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参考建议。
■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视角;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阅读教学
引用: 蒋静丽. 2023. 践行英语学习活动理念设计三类课堂学习活动——以初中阅读教学为例[J].英语学习, (10): 4-10
课堂是落实学生品德修养根本任务的中心场,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环节,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科核心内容与学科核心活动的双向支撑。教师具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能以此为指导,精心设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并能将其转化为现实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实现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以活动为基础的英语学习方法的价值
向上滑动阅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程标准》)提出了“实践性英语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明确了其“引领核心学科素养发展”的属性(教育部,2020)。一系列体现综合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如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教育部,2020),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提供了参考、借鉴和操作把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高中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这一理念进一步阐述为“践行学思结合、基于创造的英语学习活动理念”(教育部,2022),突出其对学生英语学习与应用能力的促进作用,也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秉持的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
可见,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看,英语学习活动观(以下简称“活动观”)不仅是一种科学的语言教育观,可以指导教师调动学生参与语言、内容和思维一体化的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语言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关联性强、循序渐进的语言学习和应用活动,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全过程中不断发展(教育部,2022)。
作为为落实新时代英语课程目标而提出的一项中国外语教学命题(王强等,2021),活动观自提出以来便备受关注,广大英语教师积极践行并运用活动观指导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步。基于语篇单位的教学正逐渐从碎片化、表面化、模式化走向整合化、情境化、结构化(王强等,2021)。但与此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活动如何设计仍感到困惑和疑惑,对三类活动及其下属九种活动的名称和形式进行套用,忽视活动意图及其之间的逻辑联系也屡见不鲜。因此,明确活动观中三类活动的内涵、特征及其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十分必要。
三类语言学习活动的特点
向上滑动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设计与实施应以主题为引领、以课文为基础,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综合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现实问题,达到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教育部,2022)。
关于学习理解活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倡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活动中获取和梳理语言文化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建议教师把握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整理、概括与整合等学习活动的要求(教育部,2022)。这类活动是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教师应提出指向主题意义、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充分激活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不断与语篇互动,围绕语篇主线,获取和整理语篇的内容点,自主探索和建构关于语篇的新的结构化知识,并通过总结、归纳等活动,实现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同时隐性学习核心语言。学习理解是学生形成综合认知的过程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信息输入的重要阶段。
对于应用实践活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倡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此类活动中内化所学的语言文化知识,加深理解并进行初步应用,并建议教师把握描述与解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应用等学习活动的要求(教育部,2022)。此类活动是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教师应通过描述性活动帮助学生内化新的结构化知识,并结合语篇类型特点提出探索性问题,探究主题意义,引导学生基于建构的新知识结构与同伴充分互动交流,依托宏观语篇结构和微观语言修辞,从不同角度分析、推断、解读和表达语篇文本中隐含的内涵和作者的真实观点和态度,深化对语篇的理解,明确学习核心语言。 应用实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也是信息初始输出的重要阶段。
关于迁移与创新活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倡学习与创造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并建议教师把握推理与论证、批评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学习活动的要求(教育部,2022)。这类活动是超越文本的学习活动,教师应提出开放式问题,深化主题意义,鼓励学生建立文本与其他文本、文本与个人经历、文本与社会生活和外界的联系,评价文本中的人、事、物,体味文本的内容结构和语言修辞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迁移,运用内化的结构化新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逻辑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价值判断,探索和发现文本的现实意义。 转移创新是能力向素养转化的过程,也是高层次信息输出的重要阶段。
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是一个相互联系、循环递进的过程(教育部,2022)。三类活动可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水平,基于全部内容一次完成,形成大循环;也可根据各部分内容分多个步骤完成,形成小循环。大循环与小循环没有区别,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根据不同文本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遵循活动观的基本循环,形成适合不同文本的学习活动链的组织与组合方法。
三种类型的语言学习活动
向上滑动阅读
下面以北师大版初中英语(全一册)九年级阅读课Unit5 Literature Lesson 15 A Famous Writer的教学设计为例,说明活动观中的三类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本案例的设计者是来自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的李志星老师,指导老师是来自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李珍珠老师、徐静玲老师、关思芳老师。
本单元主题为“文学”,属于主题类别“人与社会”下的“文学、艺术与体育”主题组,涉及子主题“中外文学史代表作家及作品”。通过对单元不同教学话语的分析,李老师提炼出单元内容的教育价值,即“欣赏文学作品——学习作家精神——丰富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时体会文学作品的特色,在学习文学作家的故事时联系自己的生活,并通过跨学科的阅读实践活动加深对文学主题的深刻理解,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教育部,2022)。基于此,李老师结合学习情况制定了以下单元教学目标:
学习本单元后,学生将能够:
欣赏经典文学作品、著名作家的生平故事,讲述或表演作品中的经典选段,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介绍作家主要人生经历;
欣赏中外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总结各类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文化特点,分析著名作家的精神品质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阐释文学作品的文化意义和教育意义;
他们根据自身阅读中外文学作品的经历,向同龄人推荐自己读过的文学经典,表达文学阅读对自己的影响。
本单元第15课《著名作家》是一篇逻辑结构清晰的传记文章,介绍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作者JK·罗琳从失败到成功的一生。本文运用了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以及一些与话题相关的词汇来描述作家的经历;也运用了大量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来达到文本的衔接;此外,通过直接引用作家的讲话内容,展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解释了成功与失败的关系。本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学习作家的优秀品质,并在作品中找到它们的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从而深入发掘文学作品的价值。在文本的学习过程中,李老师整理出了内容知识结构图(见图1),为设计和评估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 1. 著名作家——JK·罗琳
同时,李老师还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他的教学对象是该校高三年级某班的41名学生,他们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如积累了常用词汇,有一定的话语意识,对学习英语感兴趣,思维活跃,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等),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如对作者了解不多,对部分词汇和长句理解表达有困难,不能深刻领悟话语内涵,缺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遇到难题容易畏难等)。针对以上问题,李老师预设了解决策略,力求通过学习活动的设计,突破困难。
在设计话语或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参考活动观的能力递进描述,来反映学生在课堂阶段学习结束时,能够用学到的新知识做哪些具体的事情(蒋静丽,2022)。李老师在话语阅读和学生情境分析的基础上,为两节课制定了话语教学目标,并在他的指导下设计了相关的语言学习活动。基于李老师设计的具体内容,笔者分析并建议了活动观的三类活动形式如下。
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整理和总结JK罗琳从失败到成功的主要经历,并借助坐标图或时间轴等直观的图表,将结构化知识呈现出来(对应单元教学目标1)。
学习活动 1:观察并分享
学生查看哈利波特系列图书的封面图片,根据所了解的内容分享作者JK罗琳的相关信息,并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分享对阅读本文的期望。
设计方案
从学生对JK·罗琳已有的了解出发,激发他们对剧中人物的好奇心,从而独立思考,明确本课的主题。(感知与注意)
评估
观察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并根据他们提供的具体信息了解他们对 JK 罗琳了解和不了解的内容。
【分析与建议】
在感知与注意活动中,教师应围绕文本主题,切入重点,让学生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学生可能激活了很多知识,也可能激活得很少。如果学生激活得很少,教师不必担心,这恰恰体现了学习新文本的价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本内容来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白,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如果学生确实需要必要的背景知识才能顺利阅读文本,教师也可以提前准备,适当补充背景知识的介绍。
学习活动 2:阅读和匹配
学生快速阅读全文,通过圈出文中关键词,为文章选择最佳标题,并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设计方案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整体内容。(获取与整理、总结与整合)
评估
观察学生是否可以通过圈出关键词来解释为什么他们选择了最佳标题。
【分析与建议】
在九年级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明确文本类型、理解文本大意的阶段采用选择或给出标题的活动。该活动具有挑战性,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概括文本大意。但该活动不一定适合所有文本类型或七、八年级学生。教师应根据具体文本的类型特点、结构特点以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三级(七、八、九年级)语言技能内容要求,采用其他适当的形式,帮助学生达到第一次阅读后对文本整体理解的目标。
学习活动 3:阅读和绘图
围绕“JK罗琳的成功之路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学生获取、整理、总结、整合1990年以来JK罗琳从失败到成功的历程中的主要事件,自主选取可视化结构图,建构话语新的知识结构,呈现探索的成果。
设计方案
引导学生对JK罗琳从失败到成功转变的事实信息进行逻辑梳理,培养学生整体获取和总结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围绕意义主线建构结构化的新知识。(获取与整理、总结与整合)
评估
根据学生完成结构图的情况(如是否包括文章中所呈现的人物的主要经历、是否按照时间顺序呈现等),我们评估他们是否形成了关于JK·罗琳人生经历的结构化知识。
【分析与建议】
在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时,教师通常需要提供两类重要的支架,即指向话题意义的中观问题支架(引导思维方向)和思维的可视化图形支架(显性思维过程)。语篇知识结构的自我建构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明确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部分,从而产生与同伴交流的需求,促进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后,教师应选出学生代表展示和讲解自己建构的可视化结构图的内容,并邀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或纠正,确保最终的结构图能够合理、准确地反映学生对语篇的理解。随后,每个学生应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自己建构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在此阶段,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和理解语篇的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发生语言学习,事实上,此时的语言学习是隐性的,与意义理解同时发生。
图2 学生自主构建和修改的话语结构知识图谱
(原始图片)
教学目标2
基于结构化的新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堂“文学主题周”活动(对应单元教学目标1)中讲述JK罗琳从失败到成功的人生故事。
学习活动4:讲述和分享
在课堂“文学主题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述、互述、课堂展示等一系列学习步骤,运用自己制作的视觉结构图讲述作家JK·罗琳的生平故事;学生结合自我评价表,用目标语言描述JK·罗琳从失败到成功的主要经历,并表达自己对如何面对失败的看法;同学们则利用评价量表给予相应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设计方案
引导学生内化并运用新的结构化知识和核心语言,通过探究文本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和思考主题,为进一步提炼和深化主题奠定基础。(描述与解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
评估
观察学生在自我描述、相互描述、向全班同学陈述时,是否能充分、具体地描述JK·罗琳的经历;是否能正确使用词汇、时态、语态;是否能按时间顺序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准确地表达个人观点等,以了解学生对语言和内容的内化情况。
【分析与建议】
内化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即自言自语、结对讨论和课堂展示。此阶段的评价应侧重于学生是否能用正确、有逻辑的语言解读和表达课文内容。然而,学生内化了新的结构化知识后,这一课缺乏明确的语言学习环节。教师可在此阶段适当安排显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如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猜测词义、遇到生词提供证据,结合课本练习A帮助学生替换、丰富讲故事的措辞(见图3)英语学习活动观,结合课本练习D引导学生在特定语境下运用已学词汇完成课文(见图4)。在此阶段,学生通过参与显性、充分的语言学习活动,可进一步内化语言,实现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因此蒋京丽 | 如何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三类课堂学习活动?,应用实践活动的设计不仅要注重挖掘意义内涵,更要注重语言的深层根源。
图3.建议补充教材语言练习A(原图)
图4.建议补充教科书语言练习D(原图)
教学目标 3
通过分析推断JK罗琳最终取得成功的原因,评价和学习她的精神品质,反思自身经历,阐述个人对失败和成功的理解(对应单元教学目标2)。
学习活动五:思考与分享
围绕“JK罗琳是如何面对失败的?”这一问题,同学们分析推断JK罗琳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原因,观看其演讲视频片段,分析、理解、解读语句含义,总结成功的原因,探讨失败的意义,分享对失败与成功的理解。
设计方案
引导学生超越文本,深入探究和发现文本的内涵和教育意义,反思和分析自身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
评估
观察学生在小组及课堂讨论中,是否能体会到JK罗琳对失败的看法,如:停止假装自己、把所有精力投入到……、释放等等,能否从演讲中体会到她成功的原因在于全身心投入事业,直面失败。从学生的分享中,了解他们从JK罗琳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品质,以及对成功与失败的理解。
【分析与建议】
活动五兼顾应用练习与迁移创新。依托语篇分析理由、看视频解读句子含义,是从已知信息推断未知信息;总结、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是与生活相关的推理与评价。在推理论证、批评与评价等活动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探究语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思考、分析、推断、评价语篇内涵的现实意义,还可以引导学生体味、论证语篇中核心语言的语义功能和作者的写作手法。例如,可以思考本文中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不同语用功能,以及引用演讲对刻画人物、凸显人物成就和品质的作用。
在想象与创造活动中,教师应创设贴近现实的情境,如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讲述一位名人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让学生反思自己过去应对挫折和困难的方式,提出改进方案,提高自己。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情境布置新的任务,依托课本的Speaking部分,利用课文情境中的人物设定创设新的人物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式访谈(见图5),从而融入自己对课文的看法和评价。
图5.教材口语部分的表达活动(原图)
此外,教师还可增加教学目标4,即比较JK罗琳和其小说中的主人公哈利波特的人物形象,分析推断作家经历在其作品中的体现,评价作品的价值,与单元教学目标2进一步对应。针对此,教师还需设计迁移创新活动,引导学生对作家及其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比较、对比、分析和评论。
结论
向上滑动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程的教育价值日益凸显,优质的英语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活动观具有鲜明的教育取向,强调运用话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探究学科意义、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价值判断、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关注他们外在的语言学习成果,更关注他们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变化。在践行活动观的过程中,英语教师需要以三类活动循环为载体,探索更具综合性、关联性、递进性和实践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形式,稳步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
关于作者
蒋静丽,特级教师,北京市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外语教研室主任、英语教学研究员,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文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2021年至2024年重点项目《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YBJCJYWZW2209)的成果。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